中国文化的独特景观——牌楼
发布时间:
2021-12-07 10:20
来源:
牌楼是一种有柱子的门形结构,一般都比较高。我国古时候的牌楼主要有木、石、木石、砖木、琉璃等,大多位于窑道口。牌楼作为众多世博会中国馆的门面,备受世人瞩目。其中1867年世博会中国馆的牌楼采用了木、竹、草三种材质。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,中国馆以一座精雕细琢、彩绘的全木牌坊为正门,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和参展商。1990年巴黎世博会的中国牌楼模仿了国子监的琉璃瓦牌楼,气势恢宏。
牌楼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景观,是文化孕育的建筑,如文化迎宾门,也是中国建筑艺术文化的独特载体。明清时期北京有65座牌楼,其中琉璃瓦牌楼6座,木牌楼42座,石牌楼17座。现存街巷只有6座牌楼,即国子监街4座牌楼,朝阳门外陆深街东岳庙前琉璃砖牌楼,颐和东园宫前牌楼。目前在一些大型庆祝活动中,也使用竹子和木头制成的临时拱门。在老北京的街道上有很多牌坊,典型的有东单牌坊、西单牌坊、东四牌坊、西四牌坊、东西长安牌坊、前门五牌坊等。由于交通阻塞,这些拱门大多在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。
牌楼也叫牌坊,早期是在周代用作纪念,后来它被建在花园、寺庙、宫殿、坟墓和街道上。在北京繁华的正阳门大街上,曾经耸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北京木牌坊,俗称“五牌坊”。五牌坊之所以得名,是因为五室六柱五层的建筑风格。五牌坊始建于明代,但由于其木质,在明朝万历年间、清朝乾隆年间、道光年间、同治年间多次遭受火灾。一次火灾是1900年庚子之变,义和团放火烧了专门经营洋药的“老德姬”,火势蔓延到正阳门下的五牌坊。经过几次翻新,它于1955年被拆除。今天只有在老照片中,我们才能看到五牌坊的尊严。
其实牌楼和牌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,牌坊没有“地板”结构,即没有斗拱和屋顶,而牌楼有屋顶,有更大的氛围。但都是中国古代用于表彰、纪念、装饰、标识、引导的建筑,多建在宫殿、寺庙、陵墓、祠堂、行政机关、街道路口等。此外,我国人们对“方”和“楼”的概念一直不清楚,所以它们后来成为了一个可互换的称谓。
牌楼
上一页
下一页
上一页
下一页